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
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数越低.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区域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下表为五省区产业同构系数。据此完成19—20题。表中省区与广东省存在最强产业互补关系的是()
A.湖南 | B.贵州 |
C.四川 | D.云南 |
2001年~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的变化,说明五个省区之间()
A.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 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
C.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 D.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
图6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图完成16—18题。表中四地位置,可能位于的地理单元是()
A.①—墨累-达令盆地 | B.②—华北平原 |
C.③—东欧平原 | D.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造成③地1月均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形因素 | D.植被覆盖率 |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河湖众多,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
B.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热带气旋活跃 |
C.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读图5,完成13 - 15题。图中甲、乙两地所在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作物分别是()
A.甲——水稻和油菜、乙——冬小麦和棉花 |
B.甲——冬小麦和棉花、乙——水稻和油菜 |
C.甲——水稻和油菜、乙——春小麦和大豆 |
D.甲——春小麦和大豆、乙——水稻和甜菜 |
导致甲、乙两地所在的平原地区农作物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河流 | D.土壤 |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限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 B.乙地区春季旱情严重 |
C.甲地区春季多低温阴雨 | D.乙地区土壤肥力低下 |
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07年能源消费情况,下图为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状况。读图表完成小题。①一④所代表的省区依次是()
A.河南、广东、青海、四川 |
B.青海、广东、四川、河南 |
C.青海、广东、河南、四川 |
D.广东、四川、河南、青海 |
上表和图中数据表明,四个省区能源消费状况相比较()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最多 |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首位 |
C.③省区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不均衡 |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最高,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
2011年12月1日20:00(北京时间),某个游客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中连在迪拜转机停留6个小时,共飞行了9小时,到达12°E附近非洲某机场。他在博客中描写自己的旅游见闻:“从小镇出发后,处处是绿色的密林,湿热的感觉非常明显。继续前行,葱绿的草木逐渐减少。几天后,乘坐的越野车在驰骋时卷起粉末一样的细沙,连呼吸里都是沙子……”依据资料和图3,完成8—10题。游客到达非洲某机场的当地区时是()
A.12月1日2:00 |
B.12月2日4:00 |
C.12月1日12:00 |
D.12月2日16:00 |
图3中的四条旅游线路与博客中描述的景观变化一致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游客回国后,查阅资料,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船只扬帆
表示向南,落帆
表示向北。古埃及人这样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A.盛行风向和河流流向 | B.降水变化和地形坡度 |
C.地形坡度和河流流向 | D.盛行风向和洋流流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