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布辛拜尔神庙(22º20'N,31º37'E ),是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神庙建立在一个小山丘的崖壁上,小山丘的腹部被挖空为深达62米的岩洞,在洞的最深处的神龛并排着拉姆西斯二世等人的石像,一年中只有2月21 日和10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在拉姆西斯二世的坐像上。阿斯旺水坝修建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国际一流科技人员协助下,神庙原样进行了搬迁。
(1)分析大小神庙均分布在同一岸的原因。
(2)阿布辛拜尔大神庙曾被埋葬在沙土里近两千年,直到1813年才被发现。试分析神庙被风沙掩埋的原因。
(3)尽管竭尽一切力量,搬迁后阳光照射神像的时间还是产生了误差。有一种说法是分别移到了2月22日和10月22日。请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判断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除了南方马铃薯优势区外,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分布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依据上图,简析这一过渡地带的环境特点。
根据陕西自然地理分区及西咸新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延河a断面,描述汉水b断面的水文特征。
关中的渭河平原奠定了秦文明的基础。
(2)说出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并简析该地有利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咸新区为国家级新区,该新区是大西安城市的主体功能区。
(3)简述西咸新区对大西安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4)为保护水源,列举商洛地区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并指出形成的地质作用。
(2)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境内,拟建运河。试分析运河开通对我国海洋运输产生的意义及对马六甲海峡产生的影响。
(3)说出湄公河上、下游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B,C,
E,F。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
(3)B处海拔最高可能的范围是( )
A.[150 m,200 m] | B.[250 m,300 m) |
C.[200 m,250 m] | D.[250 m,300 m] |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 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
(5)拟在A~H处建一水坝,应选择在处,理由是。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l.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
材料二 “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示意图。
(1)说出材料一中的垃圾处理方式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中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