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沦》 | B.《论人民民主专政》 |
C.《论十大关系》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
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局部)。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将士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
B.国共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燃成燎原之势 |
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斗争 |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 B.出产精美工艺品 |
C.商业经济繁荣 | D.市场受官府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