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
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
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诸侯割据混乱②封建城市的兴起③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④度量衡混乱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先秦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磨制石器的使用 |
B.弓箭的发明 |
C.铁农具的使用 |
D.牛耕的运用 |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