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报刊杂志的创办 | B.服饰的中西合璧 |
C.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 D.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
“自1898年7月24日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问世,晚清的女性解放即与艰难奋争的女报结伴而行。在目前已知的近二十种清末女报中,除去校刊……内容最丰富者,当属《女子世界》。”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晚清开始创办、发行专门的妇女报刊②《女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女性解放潮流③女报客观上起到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作用④《女子世界》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妇女报刊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清末,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带有“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添麻”,靠家庭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 B.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B.社会环境安定 |
C.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D.政府政策支持 |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缴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鼓励和支持 |
B.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