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③ 什伍连坐法④ 焚烧诗书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最能体现商鞅
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 | D.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 |
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春秋诸侯争霸 |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
|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
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 A.中庸,不偏不倚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