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的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材料一、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据材料三、四,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国会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中一次国会选举与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同时举行,而另一次则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在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就是“中期选举”。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4年11月5日报道,美国2014年中期选举于当地时间11月5日凌晨初步决出胜负。共和党在参议院获得超过半数席位,并进一步扩大了众议院的优势地位,而在州长选举中同样横扫民主党的“半场”。由此,美国的政治权力进入“共和党时间”。据报道,截至当地时间5日1点,美国共和党已在参议院100个席位中拿下52个席位,在众议院的436个席位中占据227个席位,在全国50个州中赢得27位州长。评论称此次选举见证了共和党的“冲击波”。这标志着自2007年美国参众两院首次由单一党派统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材料二中的“重要理念”。(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期选举的实质。共和党的胜选可能使总统奥巴马(民主党领袖)受到制肘,试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的原则分析受制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身就高于自我整洁。
——摘自[美]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材料二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欧洲丈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
——摘编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材料三 在当时土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工人阶级在体制外的长期抗争……而同时期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旦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
——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S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3分)
(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3分)
(3)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10分)
(4)上述材料反映5~19世纪的欧洲出现厂哪些主要社会思潮?任选其中两种思潮,据材料说明它们与欧洲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