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主要是指(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全球化 | B.多极化 | C.一体化 | D.制度化 |
针对“地圆学说”,康熙时钦天监丞杨光先说:“若然则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大圆球矣。……所以球上国土之人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相对论 | B.量子论 | C.经典力学理论 | D.生物进化论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我国现在也已经相当接近这一水平,其原因在于
A.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 |
B.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 |
C.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
D.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工业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 |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
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 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