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中共一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观察下图相关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被纳入生产合作社的轨道 |
B.是对私有工业的和平改造 |
C.采取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 |
D.国营经济建立的必经之路 |
【原创】“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明显的降低了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也得到了选举权,选民人数也大大的增加了,据史料记载当年英国甚至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请问,对于该项改革正确的评价包括()
①该项改革使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
②该项改革使民主主体得以扩大至普通公民
③该项改革是在以和平的方式在削弱贵族的保守势力
④该项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更多政治权利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 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 B.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
C.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 D.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
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
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 |
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 |
D.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一看法评论的是
A.铁幕演说 | B.马歇尔计划 |
C.北约组织 | D.华约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