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期间,曾在上海演讲时说:“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最能体现的是
| A.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
|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 D.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 |
| B.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 |
| C.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 |
| 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 |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此等论调”应该是()
| A.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思想 |
| B.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 |
| C.康有为的“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观点 |
| D.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 |
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这说明韩非子()
| A.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 | B.认为法、术、势缺一不可 |
| C.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 | D.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 |
《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由此可知,该书的创作意图在于()
| A.传承百家思想,保留文化精髓 |
| B.实行文化高压,加强君主专制 |
| C.取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
| D.实行礼法并治,实现思想统一 |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②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③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④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