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郑观应《易言·公法》中说:“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概目为夷狄,向来划疆自守。……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这段话表明了作者
|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 | B.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
| C.初步拥有了世界意识和观念 | D.国家观念有了根本改变 |
“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的浪漫风格 |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
| C.说书人的随性夸张 | D.绘画的意象化 |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
| 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 | 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 |
| 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 | 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 |
陆南泉在谈论苏联经济时说:“落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用集中的方式来整合它的资源,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落后地区,但是这个过程也存在很多弊端和潜在的问题。”作者评述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的改革 |
阅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 A.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
| B.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
| C.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