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 |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
|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 D.徽商的虚伪 |
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编制)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中苏的盟友关系 |
| C.发展中国家支持 | D.中美关系正常化 |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