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 B.仁义为本原则 C.民族团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