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C.士人官僚的“规谏” |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
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 |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 B.计划经济体制 |
C.人民消费水平低 | D.人民公社体制 |
1938年7月《新华日报》载:“虽然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这说明国民参政会
A.具有普选的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 | B.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 D.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诉求 |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帝反封建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国民平等 |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之历史,则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
B.汉字承载文化糟粕,应使用拼音文字 |
C.否定汉字的目的是反封建、革新社会 |
D.对汉字的批判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