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其中六部隶属于哪个部门?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政体有什么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回答:
(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3分)
(3)按照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19世纪40—70年代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对中国农业文明造成冲击,推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其主要表现。(6分)

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赦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律。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即总理)、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有何残余?
(2)请指出材料二、三两部宪法所反映的共同原则,并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知识来具体说明这种原则。
(3)材料二、三两部宪法关于总统的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请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