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
|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御史大夫②监御史③州刺史④参知政事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用官僚制度取代贵族制度,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