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如右图),其中扶犁的可能是
A.周武王 | B.秦始皇 | C.汉武帝 | D.宋太祖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 |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
C.量子论和相对论 | 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经济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
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
A.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 | B.为了消除由竞争引发的经济危机 |
C.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推行计划经济 | D.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