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 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二中,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请问具体指的是哪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进行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简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北京,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2008年除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外,还向他们展示了这座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古城的历史遗迹和独特魅力。
如果请由你介绍北京,你会怎么说呢?以虚拟游北京故宫和长城的形式,当作导游,对有关景点进行讲解。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1)材料的意思是什么?
(2)为什么宋应星强调人类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相配合?
(3)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读明长城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明长城两端各是什么地方?
(2)万里长城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有何不同?
(3)如何评价明长城?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回答:⑴以上两则材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述?这一事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⑵根据材料二,列举出2例在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
⑶材料二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2例。
⑷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