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 项 |
因 |
果 |
A |
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 |
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
B |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 |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
D |
马可·波罗来华 |
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
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
B.后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
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
D.寿光马保三点燃了潍坊地区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 |
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
A.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
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
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