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农业社会田园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

项目
生产能力情况
煤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产量的7倍,德国产量的8倍,法国的近10倍
生铁产量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10倍

 
材料二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

材料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材料五  (有一位现代史学家得出结论:“ 从总体上看,1830—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明显要比法国糟糕。”)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革命年代 1789——1848》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中为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当时,英国生产能力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分别利用哪种新能源?这一时期,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图表,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五指的是哪一事件?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什么时代?
(5)材料六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生产
(下降比率)
对外贸易
(下降比率)
失业人数
美国
50%
75.5
1700万
德国
40.2%
70%
600余万
日本
32.5%
50%
近300万
资本主义国家
1/3以上
2/3
3000万以上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2)美国是怎样摆脱这次经济危机的?(1分)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1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3)材料二中“僵化的苏联模式”指什么?
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社会经济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4)你知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错误有哪些?(1分,至少答出两点)
(5)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船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靖江实验学校九年级(1)班学生在对国际格局的变化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问题一:殖民主义时期的分赃格局】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国际政治模式?这种国际政治模式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条约一

条约二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撒斯和洛林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是在构建“战后和平制度”时签订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写出条约二的名称。以及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以上两个条约对于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问题二:霸权主义时代的两极格局】
材料三 《北大西洋公约》“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4)材料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问题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四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
(6)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科技创新】
材料二:

【政策创新】
材料三 (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七百多个法案。如整顿金融的《紧急银行法》以及《全国工业复兴法》……
【制度创新】
材料四:1997年的一副对联一国两制谋一统两岸三地求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开始的主要标志。
(3)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以及中心措施。
(4)从材料四看出“一国两制”构想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践的成果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什么事件?
【出现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为此,八年级一班的同学要以“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小报,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设计。

理论篇

图一 十四大会场图二 十七大会场图三 十八大会场
实践篇
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A展开,农民创造了以 B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中国农业的大发展。90年代改革向城市推进。
开放


1980年,我国决定在广东省的 C、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省。20世纪末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
成就篇
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133.6元,2007年增至4140元;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2007年增至13786元;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7年超过660个。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
感悟篇

请回答:
(1)同学们试图通过“理论篇”的设计展示为改革开放指明方向的党的一系列重大会议,图一是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会议,应该展示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的图片?
(2)“实践篇”中“改革章”A处应填,B处应填
(3)“实践篇”中“开放章”C处应填
(4)请结合“成就篇”中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完成“感悟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