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__________________。
| 温室 |
A |
B |
C |
| 二氧化碳浓度 |
0.03% |
0.1% |
0.1% |
| 温度 |
20℃ |
20℃ |
30℃ |
(2)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
(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出现“空心”现象,吃起来口感不好,这是因 。
有一次小刚从菜市场买了“黄豆芽”放在光下,下午打开一看,惊奇地发现“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说:“要解开这个谜只有靠你自己,你想办法自己探究吧。”你愿意和小刚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吗?
⑴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你提出的问题: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⑵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⑶设计实验方案:
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内。
甲放在下培养,乙放在下培养。
⑷实验结果: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
⑸得出结论:。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
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下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⑴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⑵本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⑶放在28 ℃环境中培养是因为 。无菌操作的目的是 。
小红学习了“动物的通讯方式”一课,很感兴趣,她①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开展调查,了解到动物个体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于是她决定把蚂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她②提出了“蚂蚁个体之间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吗?”这个问题,并设计和实施了探究实验。后来她又③观察了蚂蚁发现比自己体型大得多的食物,并通过信息传递,把食物搬回洞穴的过程,感受了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奇妙。
上述案例分别对应了哪种科学研究方法?①②③
(选填:观察法、探究实验法、调查法)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12分)
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 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_________和________ 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个同学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操作步骤之二是只用纱布捆扎乙的尾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丙不作处理。请问:
(1)上述探究设计包括组对照实验。
(2)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和
(3)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鱼在游泳时,靠鳍保持平衡,靠 鳍保持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