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 
|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 
|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 
|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 
年泄洪量相比,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 
| C.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 | 
|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 
|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 
|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 
|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 
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 | B.地形平坦 | 
| C.降水较少 | D.风沙较大 | 
晨线与某两条固定的经线分别相交于P、Q两点,P、Q经度相差90°,P点位于北半球且当日无极昼极夜现象。关于两点的叙述,一定是()
| A.春分至夏至,P点南移,Q点北移 | 
| B.秋分至冬至,P点西移,Q点东移 | 
| C.夏至日,P点南移,Q点北移 | 
| D.冬至日,P点西移,Q点东移 | 
下图为位于同一大洲的同一气候类型区的四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位于亚马孙平原 | B.乙地可能位于巴西高原 | 
| C.甲地热带雨林广布 | D.乙地河流汛期较甲地短 | 
关于丙、丁两地降水异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丙地雨季较长,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时间更长
 ②丁地降水较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更长
 ③丙地4~10月主要受东北信风控制
 ④丁地11~2月主要受东南信风控制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图中四地的人文地地理特征,共同的是()
| A.农业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 B.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 
| C.农产品商品率都高 | D.以白色人种为主 | 
下图为冬季某日某时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回答以下问题。
此时甲城()
| A.位于低压槽,为阴雨天气 | B.位于高压脊,为晴朗天气 | 
| C.位于冷锋锋前,为晴朗天气 | D.位于暖锋锋后,为阴雨天气 | 
甲城市在未来30小时内( )
| A.风向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最后转为西南风 | 
| B.风力略有增加,气温略有下降 | 
| C.空气湿度由较干燥转为较湿润 | 
| D.天气由晴朗转阴雨,再转晴朗 | 
图为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山地()
| A.山麓自然带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B.北坡为背风坡和阴坡 | 
| C.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 | 
| D.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