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高度(通常是距地1.5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图为北京市2007---2010年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
下列月份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大的是( )
A.1月 | B.5月 | C.7月 | D.11月 |
导致该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 B.下垫面性质 | C.供暖期 | D.建筑增多 |
下列措施中可降低热岛强度的是( )
A.加快城市工业化的进程 |
B.鼓励人们多开私家车上班 |
C.鼓励人们夏季多使用空调 |
D.增加市区绿地面积与水域面积 |
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读图完成各小题。
下列有关该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① |
B.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④ |
C.图乙显示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所占的比重较少,一般是政策因素引起的 |
D.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N阶段时劳动力资源丰富 |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下列因素中,与①沿岸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 | B.洋流 |
C.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 | D.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最大和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洲分别是
A.欧洲和非洲 | B.欧洲和南美洲 | C.大洋洲和非洲 | D.亚洲和北美洲 |
造成上述两个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与交通 | B.自然条件与历史 |
C.经济水平与交通 | D.白然条件与经济水平 |
读图回答下题下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
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 B.从西南流向东北 |
C.以西流向东 | D.从东北流向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