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东部锋面雨和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雨带在C~E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C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 B.6~7月 | C.7~8月 | D.5~8月 |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C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C.南北皆涝 | D.南涝北旱 |
下列地理事物的出现与雨带位于E一线时的季节基本相符的是
| A.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 B.秦岭淮河地区天气可能转凉 |
| C.黄土高原的夜越来越长 | D.株洲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 A.春季 | B.夏季 |
| C.秋季 | D.冬季 |
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
| 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
|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
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判断()
|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
|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
|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
| D.百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
此地()
| 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
| B.位于15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
| 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
| 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
读四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及昼长最大值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 C.①②④③ | D.③④①② |
对于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自然植被可能为苔原 |
| B.④地可能位于赤道 |
| C.③地可能受到东北信风控制 |
| D.②地可能受到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②城市西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冷海水上泛所致 | B.位于密度流海区 |
| 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
图中的四个城市,其气候特点与下图相符的是()

| A.①城市 | B.②城市 |
| C.③城市 | D.④城市 |
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
| B.地垒成山 |
|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
|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