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某班同学为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明确自身责任,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未来主人”为主题召开了一次学习讨论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经济建设]
2015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伟大成就取得得益于我国实行了哪一战略部署?请谈谈它的完成情况。
(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写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政治建设]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有问题问总理”、“有话网上说”早已成为人民网“两会”报道的传统保留栏目。
(3)“我有问题问总理”、“有话网上说”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哪项政治权利?
(4)公民行使该项政治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5)我们在行使该项政治权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社会建设]
2015年统筹安排搬迁工程与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在完成住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力度。
(6)开展扶贫攻坚体现了 的根本原则。
[文化建设]
材料一:下图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墨舞冬奥”。会徽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7)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对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二:2015年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科技部和工信部要携手联动,把装备制造确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集众智者成大事”,用十几亿人层出不穷的新鲜点子,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
(8)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材料三:2015年8月20日至23日,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香港举行,本次大赛增设“科技创意”竞赛,征集评选青少年提出的科学假设、奇思妙想或解决思路。
(9)针对这一创新大赛的举办,你打算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法制建设]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10)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
(11)请说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依法治国的意义。
(12)在编者寄语栏目谈谈:青少年学生该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概括总结]
(13)综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请你概括得出一个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之前,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艰苦奋斗是否过时了呢?某校同学就此展开了讨论。同学甲认为: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同学乙认为:艰苦奋斗精神不会过时,和平年代建设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它。
(1)请你对他们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到21世纪中叶,重庆人民将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阅读漫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漫画中的举措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哪一特征?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哪些特征?
(3)中学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材料二:2012年1月7日,广受重庆市民关注的重庆“两会”拉开帷幕,这是重庆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畅通、扩大民意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两会”期间新华网重庆频道特别推出“代表专访”报道栏目,为市民与代表提供对话渠道。大渝网社区也邀请网民为重庆的发展、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献言献策,并摘录部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在腾讯·大渝网和重庆商报进行刊登,还将网民集中关注的话题反馈给相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为什么说“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2)新华网和大渝网的活动便于广大网友行使什么权利?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该权利?
(3)我们行使这一权利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2012年3月15日,我们将迎来第3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公布:2012年的年主题为“消费与安全”, 将围绕这一年主题开展消费教育、消费咨询等一系列活动。
材料二:某校在“3.15”来临之际,就中学生消费安全问题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后的统计数据如下:
(1)中消协将今年的“3.15”主题定为“消费与安全”有什么意义?
(2)从问卷调查数据看,中学生在消费维权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给同学们一些消费提示(可从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三个方面作答)。
材料:小正、王刚、小利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老师指定他们为学习上的竞争伙伴。张正想到要和王刚、小利竞争,学习效率很高,一段时间后他的学习成绩上去了,觉得学习充满了乐趣。王刚想到要参与竞争,吃不下、睡不着,心里恐慌极了。小利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恨不得张正和王刚的学习成绩下降。在一次测试中,张正取得了好成绩,小利却在同学中散布张正考试作弊的谣言。
(1)材料中张正和王刚对竞争的不同反应说明了什么?
(2)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告诉他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