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湖北等11个省市,贯穿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京九、皖赣等南北铁路干线;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及农业生物资源;汇集了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集中了大批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专家预测,长江经济带在未来15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材料二:为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某省已初步拟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和规划,深入推进五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枢纽建设工程,打造包括航运、铁路在内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大开放工程,营造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跨江跨区合作;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设长江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带,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实施沿江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建设新型城市连绵带。
材料三:自我国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各地区多措并举,在拉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新的产业发展、就业等方面取得众多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各地“多头管理”,关联性不足,缺少统一协调;部分省市还在保留带有保护本地产品销售的政策规定,通过行政手段搞不公平竞争;一些地方对原有经济园区“开而不发”,当前又借长江经济带建设之名扎堆规划各类新园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环境信息不透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对沿线各地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推动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沿线各地政府应对新的挑战出谋划策。
材料一:2015年5月,江苏综艺频道举办的《江苏方言大赛》第二季正式和观众见面。《江苏方言大赛》基本操作方式是参赛者通过听读,将题目中方言的大致含义写下来。大赛只考察对方言含义的理解,并不要求参赛者们会说不同的方言,或者写下正确的汉字,因为好多方言只是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传承。有人认为,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外,人们更看重的是它传递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第二季方言大赛用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对方言进行包装,既能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又能够以多元、新鲜的形式让古老方言呈现新气象。考题除接地气、讲人文之外,还融合各地特色、人文风貌,出题方式上既体现评弹、白局等各地传统曲艺,也有rap、老外游江苏等新风尚元素的融入,各地热心观众通过外拍短片出题,让乡音乡情醇美难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说明江苏方言大赛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2)依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充分运用好国家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各种政策,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片区攻坚、直接帮扶、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做深、做实、做细。当前就是要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紧紧牵住扶贫攻坚“牛鼻子”,汇聚强大力量,努力提高扶贫“精准度”、啃下攻坚“硬骨头”,戮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
(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简述“推进农村小康、连片特困地区小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材料五:2015年,中国正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高三(1)班学生对此开展自主探究,话题:依法治国与反腐法制化
内容 |
法治反腐,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严重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将“法治反腐”作为行动目标。反腐败以指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性,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 |
权威声 音 |
在“打虎拍蝇”的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各类腐败受到“零容忍”的严厉查处,充分表明了中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对腐败”的决心。 |
(2)请你运用实践观与发展观的知识分析话题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极端天气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2015年入春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遭遇持续强对流天气影响,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航行途中突遇龙卷风瞬间翻沉,造成442名乘客遇难的重大灾难。主流观点认为,极端天气日渐频繁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无法解释,很明显,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发挥作用。频繁的极端天气呼唤人类协同行动。选择更科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材料二: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从过去的运输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今天的电脑、机械等无所不包;从过去的骡马运输到今天铁路运榆;从过去的道路艰辛漫长,到今天的方便快捷。
(2)怎样看待这些变化,请你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的观点是正确的话。请你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实行了壁垒及限制,加上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一些企业精心规划,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海外并购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提供的的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实现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
2013年广东GDP增长8.5%,成为中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6964.4亿元,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问题,发展后继乏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