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可进行如下操作,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HNO3酸化
A.②③⑤① | B.④③⑤① | C.④①⑤ | D.②③①⑤ |
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0.5" mol/(L•s) B.υ(B)="0.3" mol/(L•s)
C.υ(C)="0.8" mol/(L•s) D.υ(D)="60" mol/(L•min)
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B.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
C.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
下列化学反应的△H >O是( )
A.![]() ![]() ![]() |
B.![]() ![]() |
C.![]() ![]() |
D.![]() ![]() |
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C.溶液中c(NH3)=![]() |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
以下是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
A.1步 | B.2步 | C.3步 | D.4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