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 A |
将氯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氯离子 |
| B |
乙醇与浓硫酸加热170℃,将所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
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 |
| C |
向工业酒精中加入无水硫酸铜 |
确定工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
| D |
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气体直接通人酸性KMnO4溶液 |
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炔 |
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的方法,从含Fe3+的自来水中获得少量纯净水 |
| B.向样品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SO42- |
|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样品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检测是否含有Na+ |
| D.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中部,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溶液的pH值 |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下列安全标识用错的是( )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 = 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有0.250 mol KNO3被氧化 |
| B.生成44.8 L N2(标准状况) |
|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 |
|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图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
| B.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 |
| C.若甲为AlCl3,则丁可能是NH3 |
| D.若甲为NaHCO3,则丁可能是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