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 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1926年4月,中共中央特印一本名为《我们今后怎样工作》的小册子,要求全党必读。强调“群众有时很糊涂,我们便不能太过聪明,使他们离开我们,这时我们不妨也随着糊涂一点,引导他们由糊涂的路走到聪明的路”。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有“聪明”的自我优越感 |
| B.革命知识分子摸索唤醒民众、开启民智的方式 |
| C.革命的理论和革命思想的通俗化存在一定差距 |
| D.中共开始注重调动民众革命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
历史学家戴逸在《论乾隆》一文中曾把清帝比喻为体育竞跑场上的第四名选手,当他们接过前一名选手的接力棒时,“同时也接过了这种文明所能发挥的竞跑能力”。戴逸此言论是想说明()
| A.近代以来的“落后”源自于进入近代时的“挨打” |
| B.自近代以来的“挨打”源自于历久以来的“落后” |
| C.近代中国的落后不源自于明清时代的民族退化 |
| D.乾隆皇帝对中国的相对落后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
英国著名法官G·休厄特说过:“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下列《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与材料意思最不符的是()
| A.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
| B.审理之日如遇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则应延期审讯。 |
| C.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 |
| D.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 | B.韩非子 | C.墨子 | D.老子 |
《左传》记载:“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
| A.可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 | B.类似雅典公民大会 |
| C.是民众参政议政的地方 | D.贵族才能够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