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 |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
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下表记载了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一些大事,它反映了英国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
A.贵族阶层扩大了权力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选举权实现了人人平等 D.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