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试管,发现取量过多,将过量的试剂倒回试剂瓶中 |
| B.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回收 |
|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
|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立刻转移到容量瓶中 |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
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
|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
|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
在1100 ℃,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 ΔH=a kJ/mol(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
| 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
|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
| B.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
| D.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
一定条件下,0.3 mol X(g)与0.3 mol Y(g)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3Y(g)
2Z(g),下列示意图合理的是 
尿黑酸症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遗传病。其转化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酪氨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
| B.对羟苯丙酮酸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
| C.1 mol尿黑酸最多可与含3 mol NaOH的溶液反应 |
| D.可用溴水鉴别对羟苯丙酮酸与尿黑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