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于电路存在问题,当电键S闭合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A.电流表示数可变,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
B.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烧坏
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可变
以上四种情况对应的电路如图中的(A)____,(B)____,(C)____,(D)_____.
该同学把电路调整后开始实验,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画出U—I图线,并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
V,电池内阻 r = Ω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
(2)一组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得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作出a与 图象.
(3)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2(a)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4)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一F图线,如图2(b)所示.则是两同学做实验时 取值不同造成的.
(5)随着F的增大,a一F图线最后会略微向 弯曲(填上或下).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甲
图乙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
L0 |
Lx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数值(cm) |
25.35 |
27.35 |
29.35 |
31.30 |
33.4 |
35.35 |
37.40 |
39.30 |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_.
③下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竖直悬挂,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逐个挂钩码,所用的每个钩码质量为50g,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N/kg)
砝码质量m (g)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弹簧总长l (cm) |
11.80 |
12.80 |
14.00 |
15.10 |
16.20 |
17.40 |
弹簧的伸长量x(cm) |
0 |
1.00 |
2.20 |
3.30 |
4.40 |
5.60 |
(1)根据实验数据在答题卡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与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
(2)根据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 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是“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编为A、B、C、D、E。测得各计数点到A的距离分别为:AB="1.60cm" ,AC=3.40cm,AD="5.40cm" , AE=7.60cm。则从打A点打到E点共历时 s,从打A到打E纸带的平均速度是 m/s,打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