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证明某硫酸铝溶液中含的杂质一定为Fe3+的是
A.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的浑浊不溶解 |
B.用pH试纸检验呈弱酸性 |
C.滴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血红色 |
D.溶液显浅黄色 |
在复杂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化学问题。已知溶液中阳离子氧化性顺序为:Ag+> Fe3+>Cu2+>H+> Fe2+>Na+,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g++Fe →2 Ag + Fe2+ | B.2Fe3++ Cu → Cu2++ 2Fe2+ |
C.2Fe3++3 Zn → 3Zn2++ 2Fe | D.Cu2++2 Na → Cu + 2Na+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
|
A.装置①中,d为阳极、c为阴极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向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HSO3晶体,保持常温,测得溶液的p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是1.0×10-4 mol·L-1 |
B.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HSO3-)+2c(SO32-)+c(H2SO3) |
C.溶液中离子浓度:c(H+)+c(HSO3-)+2c(H2SO3)=c(OH-) |
D.溶液中离子浓度: c(HSO3-)>c(SO32-)>c(H2SO3) |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197 kJ。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来]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SO2 |
O2 |
SO3 |
Ar |
||
甲 |
2 |
1 |
0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丙 |
1.8 |
0.9 |
0.2 |
0.1 |
放出热量:Q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1=Q2=Q3 |
B.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
C.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
D.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s)的反应放热小于197 kJ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18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②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③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物质的量为1mol⑤4℃时5.4mL的水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9NA⑥0.1molOH-含0.1NA个电子⑦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A.③⑤⑥⑦ | B.③⑤ | C.①②④⑦ | D.③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