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如图,H部分表示三种生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变态发育 | B.体内受精 | C.体温恒定 | D.有外骨骼 |
下列那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秋天来了,树叶纷纷离开了大树,回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
B.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使土壤变得疏松。 |
C.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 |
D.仙人掌的叶刺和肉质茎 |
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我们这里来,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阳光 | B.温度 | C.水分 | D.空气 |
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时期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一曲线图来表示( )
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惊弓之鸟 | B.蜻蜓点水 | C.杯弓蛇影 | D.望梅止渴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_号试管,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________作用。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_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的分泌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