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下列现象中,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①科学发展观②诚实守信③社会生产关系④风俗习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庆检察机关在“打黑除恶”中共立案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987人。其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矛盾是是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 | D.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 |
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初是微粒说,它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光现象,但说明不了光的衍射、干涉和它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等现象,因而产生了波动说,但波动说解释不了光电现象,后来又被认为光是微粒性和波动性的统一的波粒二相说所代替。光的波粒二相性说明
A.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 B.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C.真理与谬误没有严格的区别 | D.理论创新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表明
A.艺术家的意识要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 |
B.艺术家的意识,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
C.艺术家的意识是一种感性认识 |
D.艺术家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举行。李长春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C.道德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正确的指导作用 |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观念日益淡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