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推动大数据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行动共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指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材料二:贵阳市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选择行政权力相对集中、工作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技术运用有一定基础的市交管局和住建局两家单位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数据铁笼”计划。围绕可记录、可公开、可分析三大目标,数据铁笼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用数据化的方式全面记录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化系统涵盖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各类管理业务,权力运行过程被全天候、多维度监督,真正实现阳光运行。
(1)试从经济生活角度解读实现材料一中目标的意义,并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政府如何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数据铁笼”计划是如何规范政府权力行使的。
2011年7月12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步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体现了什么民主监督方式?公民除了运用这种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民主监督?
(2)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有何重要意义?
(3)法律赋予公民监督权,但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公民应该如何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不公平现象,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今年 “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公民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民主决策的?除此之外,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过程?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首都罗马音乐公园内人头攒动、灯火通明,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戏曲艺术家们为当地观众奉献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随着民乐合奏《黄梅雅韵》悠扬乐声的响起,人们期盼已久的“国粹徽风——中国·安徽金曲演唱会”闪亮登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以“展现魅力安徽、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安徽周活动是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安徽省今年在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活动,旨在通过在意大利举行经贸洽谈、旅游推介、文艺演出和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安徽和意大利的友好关系,促进双方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提高安徽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动中意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2)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某中学以“纪念学校建校60周年”为主题的艺术节日前隆重开幕。本届艺术节有“纪念建校60周年”校园歌曲大家唱、校徽设计大赛、插花艺术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还有摄影、书画大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显出该校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意味,展示了该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