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
|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
“……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引文当出自
| A.《乌托邦》 | B.《哲学辞典》 |
| C.《共产党宣言》 | D.《人权宣言》 |
某时间段内曼彻斯特的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了180000人,变成了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这一时间段应当是
| A.1700-1730年 | B.1730-1760年 | C.1760-1830年 | D.1840-1900年 |
“公民”、“平等”、“博爱”、“左翼”、“右翼”等一系列新词汇盛行于法国
| A.等级君主制时期 | B.路易十六统治时期 |
| C.大革命时期 | D.巴黎公社时期 |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 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
|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
“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
| A.《摩诃婆罗多》 | B.《汉穆拉比法典》 |
| C.《吉尔伽美什》 | D.《荷马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