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
|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明朝的内阁
③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④清朝的军机处
|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③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 明 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 C.彻底批判封建残余思想 |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