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人不认为自己是完全不受约束的,但他在仅仅屈从于他人专断意志的‘约束’与由法律这一应受尊重的规则所确认的‘约束’之间做出了严格的界分,因为后者是一种自我强制。”这一论述反映了雅典人
A.反对贵族政治的不公平 | B.遵守正当程序制定的法律 |
C.更加注重对自我的约束 | D.主张自由是法治的基础 |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这些主张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 B.方便民众阅读 |
C.推广白话文体 | D.服务政治革命 |
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人物 |
观点 |
魏源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曾国藩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梁启超 |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孙中山 |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 |
A.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B.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C.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D.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奉为改革的“先师”,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对以上表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B.重新定义孔子的地位 |
C.肯定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D.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