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时下“不折腾”成为政治流行语。下列史实中,属于“折腾”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以下是1920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0年 |
1936年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货币单位:亿元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B.国民政府的推动 |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
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聚族而居②体现了小农意识的自我封闭性
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④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 D.长途贩运的发展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B.开创皇帝制度和推行郡县制 |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