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 C.李贽 | D.王夫之 |
下侧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简图。其中,②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和发展 |
| 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深入人心 |
| C.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 |
| D.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各个领域 |
《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 A.“爱人者,人恒爱之” | B.“兼爱、非攻” |
| C.“春秋大一统” | D.“无为而治” |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 A.《荀子》 | B.《墨经》 |
| C.《老子》 | D.《论语》 |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依据材料对罗马法理解错误的是()
| A.是建立在奴隶制商品经济基础之上 |
| B.是社会矛盾冲突下各方妥协的结果 |
| C.是东西方法治文明融合冲突的成果 |
| D.成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