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 A.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 |
| B.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
| C.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
|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
|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长安城中,有个子弟姓杜,双名子春……世代在扬州做盐商营运,真有万贯家资,千千顷地……”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 | B.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王梵志是初唐著名白话诗人,他在《吾富有钱时》中写道:“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袄袍……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注:唐代口语指脸色难看)……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诗人通过此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A.唐代商品经济发达,拜金主义盛行 |
| B.描绘了家人贪恋金钱的丑态 |
| C.鼓励人们去追逐金钱,贪图享受 |
| D.直率地告诫那些贪财者:不应只贪图钱财,而不顾及人情 |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 A.城市布局整齐 | B.城市规模过大 |
| C.城市功能单一 | D.经济政策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