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与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
——摘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争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据新华网、东方财富网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采取的措施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两国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实质性不同?并分析两种措施的各自利弊?
“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 | B.五四运动 | C.国民大革命 | D.五卅运动 |
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五四爱国运动 |
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