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成立人民委员会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下列关于外资经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等经济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②存在着继承关系
③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④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时期 |
注册公司数 |
资本总额 |
平均每年设立公司数 |
每个公司平均资本 |
1903-1908年 |
127家 |
5122万元 |
21家 |
40.5万元 |
1913-1915年 |
124家 |
2442万元 |
41家 |
19.6万元 |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是()
A.“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 |
B.“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 |
C.“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
D.“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