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
|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下列内容中不可能出自该书的是
| A.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B.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 |
| C.丝绸之路开辟 | D.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 |
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葳蕤自身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下 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 说明了
| A.纺织业已经产生 |
|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
| C.纺织收益高,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
| D.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 B.贵族土地私有制 |
|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D.地主土地所有制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
|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