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此话反映出他(  )

A.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 地位
B.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
C.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
D.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汉书 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保护小农经济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增加赋税收入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B.政府的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C.闭关锁国政策 D.轻视科学技术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抑商政策改变 B.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发达 D.区域经济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