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表现西方人的危 机意识,揭示人生存现状的荒诞
(2)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3)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4)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 A.(1)(2)(3) | B.(1)(2)(3)(4) |
| C.(1)(2)(4) | D.(2)(3)(4) |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英国()
| A.减少了因国家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动荡 |
| B.结束了封建专制王权开启了议会制共和国 |
| C.推动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 D.政治变革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
|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
|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
|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下列对近现代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史事 |
史事解读 |
|
| A |
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
| B |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
| C |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
| D |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
1931年6月19日,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出台的《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提到:“务使关东军首脑善体中央之方针,在令后一年里,隐忍持重,避免因排日行动引起纠纷,万一发生纠纷时,应作局部处理,努力不使范围扩大。”但9月19日,陆军中央部接到关东军司令官的报告称:“我军正在出动主力,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并使之扩大化。”此材料反映出()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由于中国的排日活动引起的 |
| B.日本存在政府和军事集团二元化政治的倾向 |
| C.日本军部并未掌握政府实权 |
| D.关东军与日本政府存在尖锐矛盾 |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
|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
|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