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
B.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
D.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包括()
①“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②“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③“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④“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二个“权威”最可能的是()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君主 | D.马丁·路德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吸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以此判断与这两种观点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 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
C.宗教信仰 |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