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
| A.李煜 | B.柳永 |
| C.苏轼 | D.辛弃疾 |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 B.反映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
| C.标志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 D.说明美国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 |
有人说,既不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又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落后国家推行赶超现代化的特点。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应填
| A.战时共产主义 | B.斯大林模式 |
| C.罗斯福新政 | D.文化大革命 |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
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
|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
|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