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景表明( )
A.英王不掌实权 | B.首相就职前应该得到英王的任命 |
C.英王权力很大,可以直接任命首相 |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这场彻底的革命)必然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作者在这里反思了
A.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
C.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 B.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 D.实现与众议院的制衡 |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议会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
A.联邦制 | B.总统制共和制 |
C.三权分立 | D.两院制议会 |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
A.美国总统不受国会制约 | B.美国总统不受内阁制约 |
C.英国首相不受议会制约 | D.英国首相不受内阁制约 |
英国的某项改革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同时取消了56个人口不到2000 人的“衰败选区”以及这些选区原有的111个代表名额。将32个小的选举城镇的代表名额各减少1 名。对143个代表名额重新作了调整。增加了……曼彻斯特、伯明翰、里兹等的代表名额。这反映出英国
A.代议制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 B.议会开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
C.无产阶级获得参加政权的机会 | D.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