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 A.突出依法行政 | B.对君权的制约 |
| C.强调主权在民 | D.对权力的监控 |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 B.社会治安混乱 |
| C.土地兼并严重 | D.官吏贪暴腐败 |
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
| 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
| 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 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 B.爱国忧民的情怀 |
|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 D.热爱和平的态度 |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
|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
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 B.兼爱非攻 |
| C.以民为本 | D.礼乐典制 |